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5日讯(记者金文兵)强劲的锣鼓声中,舞龙队员们踩准节奏,尽情舞动着一条“滚龙”,将龙身划出一圈圈浑圆、舞出一道道残影,赢得数百位慕名而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5日,蔡甸区大集街黄虎村的石头咀,在美丽的后官湖绿道上,一条因为新冠疫情而“耽搁”了4年的滚龙再次腾龙起舞。
队员们在舞龙。记者金文兵 摄
(相关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这条滚龙经历颇为曲折,很有故事性。
当地原本一直有着春节舞龙的习俗,但在1999年后趁于沉寂。原因很多,主要是资金和人力。一条龙灯队需要60-70人合力才能玩转,而20多年前,村民往往需要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民间玩灯花费较大,一支龙灯队大约需要3-5万元才能组织起来,需要有民间热心人士出面张罗。
近几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更美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光有空空的壳,怎么都不得劲!”村民金国营、阮贤平站出来,“我们把传统习俗恢复起来,重新复活那支龙灯队吧!”
队员们在舞龙。记者金文兵 摄
他们的提议得到黄虎村、大集街和蔡甸区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2019年,50多户村民“众筹”2.5万元,重新“起龙”、并“复活”了当地的“滚龙”技法(长江日报曾作报道)。
有了龙灯,村民们的凝聚力一下子起来了。
队员们在舞龙。记者金文兵 摄
“我的身体还行,还舞得动!“81岁的阮明会老人,以前曾是龙灯队主力队员,现在也主动参加。55岁的金卫东,放下外面的工作,留在村里参与舞龙。60多个村民积极参加,抽出大量时间演练技法。
“龙灯舞得好,花样全凭腰”,舞龙是高强度运动,尤其需要灵活运用腰部力量。这里有着民间习武传统,这个村湾的龙灯队能够玩出一些高难度的滚龙动作,龙灯舞起来更有连续、快速、绵密的“滚动”视觉效果,在十里八乡很是有名。
86岁的金荣枝老人,在教队员们处何“听音走位”。记者金文兵 摄
5日,黄虎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村里正在着力推进共同缔造美好生活,除了在硬件上升级、共同打造美丽村湾,还希望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更为丰富、更加美好。村里将继续支持这类“民俗复兴”工程,鼓励村民不断复兴这类良好习俗。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