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正文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分析

2023-02-14 18:49:30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

1、叛逆——永恒的必然是超越时代的,超越时代的必然是叛逆的,所以红楼梦我们现在会读将来也会读。

2、爱心——对那些在他的女性观里优秀的女子,真诚的亲善,努力的体贴。

3、义气——虽然这家伙总给人感觉不太爷们,但是基本的义气还是有的,否则柳湘莲等人不会与其交好

4、懦弱——虽然悲悯怜爱却不能保护,金钏、晴雯之死只是个开端,黛玉、湘云之陨也是无奈的必然。

5、顽劣——纨绔子弟难免的。打算逐他的奶娘还踹了袭人一脚。

红楼梦中贾宝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

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环,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环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端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赞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大观园里,宝玉对女儿们关怀备至。如第三十回他看到龄官画蔷,就想到她“心里不知怎么煎熬呢?模样这么单薄,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忽然一阵雨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提醒龄官避雨而忘了自己也站在雨中,身上淋湿了都不阵地。他对遭受欺凌的女儿更为体贴,一有机会便以自己的一腔柔情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如第四十四回,写平儿受到贾琏和凤姐的打骂,躲到怡红院来。宝玉喜出望外,尽心服侍,精心为平儿梳妆打扮。平儿走后,他又感叹不已:

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恝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性格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囫囵不可解”的疯话、呆话,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笑的行为,包含着对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文死谏,武死战”这类封建道德原则的蔑视,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在疯傻的言行中把神圣视为无稽,把幸福看作痛苦。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例如书中所说,宝玉特别讨厌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可是全家人都竭力劝他、逼他去读经写文、谋取功名,后来就连林黛玉也在当时环境影响下劝说宝玉念四书写八股,但是宝玉听了虽也“觉得不甚入小,但随着众多亲眷家人的再三劝导,随着封建时代历史潮流的不断影响,尤其是抄家后家业破败的境况下,这也就促使宝玉听从了宝钗要他用功读书“以博得一务,聊以安慰母亲遭抄家的那颗破碎的心,因而他就参加了考试,果真中举名列第七。但他赴考中举之目的并非为了想当官,只是仅仅为了使抄家后的贾府门庭再度生辉,以使母亲得到安慰。而后,就在他中举之日,便立即弃官出家、离尘为僧,这却又实践了他那厌恶仕途、与封建统治决裂的决心,宝玉的这一结局,符合其从来厌恶官场、厌恶仕途,始终不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那种叛逆者的个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婚姻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

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

丫环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进而对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实质有了理解,从而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幻想,他用血泪写成的《芙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混帐话”来劝宝玉。

他是书中风流之人,他在书中的风流事有:明写的有袭人,第6回。宝钗与他是夫妻,所以是有云雨之事的。应该还有碧痕。暗写在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的话“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还有秦可卿,他们之间是意淫(第5回)。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与她有过云雨之事。宝玉和麝月可能有过:(第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他。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这与37回晴雯冷笑道:“虽然碰不见衣裳的,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一个月也把太太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也定不得。”说着,又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而袭人和宝玉的云雨之事是明写的,所以宝玉和麝月应该也有过。

贾宝玉简介

中文名:贾宝玉

别名:宝二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

籍贯:金陵

出生地:金陵荣国府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职业:贾府公子

人物出处:《红楼梦》

配偶:薛宝钗

红颜知己:林黛玉

诗社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之一。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老家考证

贾宝玉老家是山西省长治市。

“女娲补天”的神话起源于山西长治市长治县上郝村天台无影山,据《潞安府志》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处,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天上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西山),使天柱折,还砸出个窟窿,天地间火烧不止,洪水不息,恶兽横行,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女娲看到人间无端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立志炼石补天,夜以继日炼成十二丈高、二十四丈见方的五色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补好了天穹,并用“鳌足”立好“四极”,使人们重新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据<红楼梦>载:补天剩下的那一块五色石天长日久得了灵气,成了精,约60个世纪以后随“宝哥哥”下到凡间转了一圈。

身边的丫鬟

大丫环

袭人:地位极高的丫环,性格绵密,和宝玉非常的亲密,后嫁与蒋玉函。

媚人:丫环之一,只出现过一次。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

晴雯:地位极高的丫环,性格直烈,后遭撵而死。宝玉为她写了芙蓉女儿诔。

绮霰: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也是地位高的大丫环。

麝月:温顺的丫环,受到脂批者的怜惜,宝玉为她梳过头,受到晴雯戏笑。

檀云: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同时,在此处似遗失了檀云和贾宝玉的互动的章节。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两处麝月檀云并提。但实质内容却只有宝玉帮麝月对镜梳头的剧情,并没有檀云食用御香而折齿的内容。

秋纹:大丫环,因主子赏礼而沾沾自喜。排挤小红。

碧痕:大丫环,或称为碧浪,出现次数较少。排挤小红。

小丫环

茜雪:因未阻止宝玉之奶妈,喝下留给黛玉的枫露茶,遭到波及。原要撵奶妈,却不知什么缘故茜雪反被逐。据脂批八十回之后会去狱神庙探望宝玉。

紫绡:丫环之一,出现次数极少。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删除,以统一姓名。

佳蕙:小丫环,出现次数极少。大约出现在提到绮霰和小红之时。

春燕:小丫环。剧情约在五十九回。PS:何妈是芳官的干妈、春燕的母亲。但何妈却对春燕和芳官的态度极差劲。

四儿:原名芸香,袭人改蕙香,贾宝玉又改四儿。后因为说出和宝玉同生日是夫妻之话,遭贾宝玉的母亲撵出去。

柳五儿:厨娘之女。委托芳官,希望能当宝玉的丫环。原病死。后高鹗出版之程高本(现通行版本)将其复活,并在前八十回加入探望晴雯、后四十回则遭到宝玉呈错爱误认为晴雯。

小红:本名林红玉,林之孝的女儿。想要高攀,后在王熙凤手下做事,并和贾芸恋爱。据脂批八十回之后会去帮助落魄的宝玉。

女伶

性选择

贾宝玉满一周岁时,贾政想预测一下儿子未来的志向和前途,“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去抓取。这个习俗谓之“抓周”。

奇怪的是,宝玉对于那些纸、墨、笔、砚、金元宝、书本等物,“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于是,贾政勃然大怒,说:“将来酒色之徒耳”(第2回)。

当然,安排宝玉如此做,是曹雪芹出于小说内容的需要,但是,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宝玉的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性选择,他选择的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异性世界的氛围。

我们知道,在贾府陪伴和服侍女眷及孩子的,是一大群属于奴仆范畴的娇美女性。如果有“胎教”一说的话,宝玉在他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些美丽的女性的魅力了。待到出世,奶妈、丫环日夜相伴,抱他、触摸他、逗哄他、吻他,使宝玉无时无刻不沉溺在一片美丽的女性的海洋里。他闻到的是女性身上散发的脂粉芳香,他触到的是女性温柔绵软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他看到的是女性绮丽的衣衫和闪光的钗环,他听到的是柔弱婉丽的说话声和叮铛的环佩声,官能肆无忌惮地接受着这些来自女性世界的种种印象,印象造成刺激,刺激唤起反应,反应积累成一种经验,所以宝玉在“抓周”时,才专抓脂粉钗环,而其他的象征着读书长进、升官发财的物件,与一个周岁的孩子有什么干系呢?

这种性选择的经验,作为一种心理能量恒定地存在于宝玉的身上,及至年岁渐长,依然不减。

第19回中,袭人劝说宝玉,“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紧要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我们会惊异于宝玉为什么喜欢吃女性嘴上擦的胭脂,其实,这是因为在儿时,丫鬟们领带着他,那些擦胭脂的嘴不时地与他的脸和嘴摩挲、亲吻,胭脂的红艳的色彩、清雅的香气和甜润的味感,给了他强烈的刺激,“胭脂”成为了一个女性鲜明的符号而储存下来。以致在后来的岁月里,宝玉吃胭脂成了他对女性世界顶礼膜拜的一个极典型的细节,从而在书中屡屡出现。

袭人要宝玉改去“爱红的毛病儿”,其实,这哪是一种对颜色的偏好呢。在古代,凡与女子接近的或亲近的事物,多冠以一个“红’字,如“红妆”、“红颜”、“红袖”、“红轿”、“红楼”、“红粉佳人”等等。因此,宝玉的爱“红”,不过是爱与之密切相关的女性,并将其极端化,成为一种移情的象征性行为,欲要其改可说是难乎哉!

倒是黛玉对宝玉的这些行为表示深切的理解,当她发现宝玉左边腮上沾着一点胭脂印时,一边用帕子替他拭擦,一边说:“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此话为知己之语。

人物评价

专家点评

贾宝玉含玉而生,幸得贾老太太的宠爱,才有了后面那戏剧般的一生。如果贾宝玉没有那块玉或者那块玉(石头)不好奇于人间的繁华世故又或者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想得周全些,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郁结,也不会有金玉之言,那么贾宝玉的一生也不过如此的了了完事。但是如果终究是如果。贾宝玉注定成为《红楼梦》的主角,注定成为那“灵秀之人”“生于富贵公侯之家”“落为情痴情种”,也注定了那一场悲剧的开始。

贾宝玉在当代应该属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另类”的。小时侯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大了他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然而却生在一个日益衰败、后继乏人的贾府上下被看成是预想的接—班人,寄托着重振家声的厚望,贾母的慈爱、贾政的严教、王夫人的暗中关注、姐妹们的特别青睐以至丫鬟奶妈的细心照料,都或明或暗地企图把他引上读书仕进、科举成名的传统士大夫所已经走过的道路。可是他偏偏又是一个不落尘世的“奇人”。在曹雪芹笔下的他背离了士大夫的传统道路,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在人生道路和婚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崭新的追求。他接受了贾母的厚爱、贾政的鞭笞和众姐妹丫鬟的规劝,但他毫不改变初衷,而是视仕途为禄蠢,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而欢喜那种脱离开封建官场和文场的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他不愿接受家庭对他婚姻的安排,而倾心地热恋着志同道合的表妹林黛玉。他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身上虽仍有十分浓厚的贵族子弟的习惯与习气,可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作者特意安排从九十四回“宝玉失玉“开始到后来宝玉的疯疯癫癫,让衬托贾宝玉的背后环境呼之欲出,封建力量一手造成的悲剧被作者推到了最前台。而长辈不顾宝玉疯癫时仍对黛玉的痴情而最后导致黛玉仙逝宝玉出家的悲剧,向人们清楚地展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贵族家庭的落没落,已经到了无力规范自己的后代,以至连自己的后人也背弃自己而去了的现实!

谶语词鉴

嘲贾宝玉二首

西江月·(第三回)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说明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3、潦倒——困顿。

4、世务——一般社会的一套人情世故。程高本作“庶”,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今从甲戍、庚辰诸本。  5。文章——这里特指那些“诗云子曰”儒家书籍和八股之类的时尚之学。

6、偏僻、乖张——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乖张,性情古怪。这里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

7、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8、不肖——不像(肖)自己祖先的子孙,即所谓逆子。

9、寄言——告诉。

10、纨袴、膏粱——指代富贵人家子弟。纨袴,细绢裤。膏粱,见《好了歌注》注。

11、莫效——不要效法。

鉴赏

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宝玉惹出祸来,“累及爹娘”,这才叫做“孽根祸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泪水盈面,不得已,无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才可以在这首词中用“古今不肖无双”这样重的话。倘若他如续书所写,能接受老学究讲经义的开导和钗、袭(居然还有黛玉!)的劝谏,终于去读《四书》、学时艺、考科举,改“邪”归“正”,这还能说他是“愚顽”、“偏僻”、“乖张”吗?他在“却尘缘”之前,自己既能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个“贵子”继承祖业,“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怎么还能说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呢?该说他“于国于家有望”才是!从封建观点看,如此终于没有“辜负”“天恩祖德”、“师友规训”的回头浪子,岂不正可作为“纨绔与膏梁”效法的榜样吗?可见,续书所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不但使我们在理解曹雪芹这两首词时产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红楼梦》原来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

上一篇:发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盈康一生医疗器械数智产业园开工 世界热头条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